http://www.nowamagic.net/librarys/eight/posts/74房价涨得实在有点离谱,但有些人还是需要买房子的,该怎么办?
需要租房子的,是不是也很彷徨呢?
上周看到一篇文章,作者因为最近也在看房子,同样是买不下手,于是自行研究了一下,找到了一些关于「选房子」的「科学原理」,这篇文章为该部落格带来两天共4万名以上的流量,爆红上星期,读了之后,无论是买房子或租房子,应该都相当的适用,我选了其中四个重点,出来给大家参考一下:
定律一、「通勤迷思」(Commuters Paradox):不要为了买大房子而搬离市区太远!
首先,大家都会想到,买房的时候可以「住离市区远一点」,远一点的房子,比较大也比较便宜;离市中心愈远,理应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,只要……你可以忍受每天「通勤」上班,回到家可以像天堂一样舒服!所以许多人选房子是直接看着捷运地铁的路线的「最后一站」就住在那边了,每天搭1小时来上班,不过,据这位作者表示,已经有科学家研究出一个叫「通勤矛盾」(The Commuters'Paradox)的定律,这意思是,无论你事前规画搭地铁1小时是多么没问题,只要以后需要「通勤」的,通勤愈久,你的生活快乐度就愈低,无论你的房子又多大多漂亮,只要每天早上要搭愈久的车,快乐就愈低。这位作者又引述另一位学者,每天的19样事情中,「通勤」是最让人讨厌的事情。
我对「通勤迷思」并不是很认同,因为现在通勤不若以往,你带着一个可以上网的iPad 2或其他平板电脑,等于到哪里都很舒畅愉快,不过,既然科学家这样研究,我们也要注意一点,别太迷思于「到郊外买大房子」。
定律二、「Kahneman实验」:小心房价(或租金)的几千元微差异,其实会压垮人!
这个实验是在说,有一件衣服原本要1000元,如果你开远一点到outlet买只要500元,你会为了省那个500元而大老远跑去买;但如果一台电视是2万元,另一家远一点的卖1万9千5百元,很少人会为了省那五百元而跑到老远买。
同样的道理,如果是房子呢?两个住处一相比,一间月租2万元,一间月租1万8千元,你会觉得「没差别」,其实每个月差二千元,一年下来就差了1万多元!买房更是,一间房要价800万,随便加一点东西就变成850万,你觉得那50万没差别,但其实你可以多买一辆车了。当然房子买了之后可以再卖更高,所以这种50万的差异和衣服、电视或许不一样,但它对每个月所带来的利息,或如果房子用租的,每个月的现金差异一定是在几千元甚至近万元的状况,仍然值得让你细细去感受一下。
定律三、Availability Heuristic:小心那些「不预期的设备」害多付钱还很高兴
接下来作者提到一个叫「Availability Heuristic」的理论,当人们被交付一个问题,就会开始「想像」,容易想到的画面,就很容易被「误拉」到前面来变成重点!比方说英文字母最后是「g」的和最后是「ing」的哪个比较多?你会马上回答是「ing」,因为它比较容易想像,但其实想想每一个ing都是以g结尾的,所以最后是「g」的其实很多。同样的道理,在看房子的时候,人们很容易就被一个很大的浴室,或一套超棒的健身设备给吸引,原本在过来之前根本没有将这些东西列为「必要」或「重要」的,但在看了房子之后,突然觉得这些东西非常美好,排序「误排」到第一位,这就是被「想像力」给影响的。
你说,这样的想像,有错吗?但是,住房子之后,生活的琐碎事情反而变得最重要,其他的那些健身房、游泳池……毕竟都还是生活的「点缀」,千万不要让这些美好的「画面」、「惊喜」,来影响到你的选房。
定律四、医院靠窗恢复得较快,「采光」真的很重要
如果无法决定哪一间房子较好,永远都是先看「采光」!作者引用了一个极有趣的报告,来自于「医院」,他们对所有手术后病人的恢复状况研究显示,靠近窗户的病患,术后可以在7.9天康复,而没靠近窗户的病患,平均在8.7天才康复,足足差了0.8天!而护士也评价,住在靠窗窗户的病患比较少耍性子或抱怨,少了四倍之多,而且靠窗病患使用的止痛剂数量竟然比其他的少了2.5倍,真是非常惊人!另外作者也说有至少15个以上的研究都表示,光线足、光线佳的空间对心情和满意度有直接的帮助。
房价真的太贵,所以,买房子已经不像是买任何一样东西。对于现在年轻人来说,房子一买下去,在未来的十年内都是家中最大的支出,更何况还有许多人还在努力存钱,还看不到可以买房子的一天,这时候,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,在如此贫瘠的选项中,慧眼找到一个好地方。
除了看电视看专家怎么买房,或者打开报纸看大家现在怎么建议,譬如看学区买房子,看哪个新的特区买房子,显然都太「慢」了,或者容易被牵着鼻子走,不过,从另一个角度来想,每一个人也有至少一年的时间可以看看房子,这时候,或许该找找其他的「source」,比方说这位美国仁兄研究了一些科学报告,另类的来帮助他做了更智慧的决定。
只是我们真的需要的不是这些,而是有没有「低价」的选项,这或许要仰赖我们这边的科学家或学者,来帮忙找出来了。